- Published on
Ali Abdaal 給 20 歲年輕人的黃金建議:有聲書如何成為知識投資的最佳選擇
在一次百人問答活動中,一位剛滿 20 歲的大學生向知名 YouTuber Ali Abdaal 詢問:「作為一名大學生,您會給我什麼建議?」面對這種看似尋求「金句」而非深度見解的問題,Ali 經過短暫思考後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但極具操作性的建議:「接下來一年,你每週都應該聽一本有聲書。如果你能做到,我保證你的生活將會徹底改變。」
這個建議並非空洞的勵志話語,而是基於 Ali Abdaal 多年實踐經驗得出的具體行動方案。讓我們深入探討為什麼有聲書能成為個人成長與學習的最佳投資選擇。
為什麼是有聲書?知識密度的驚人差異
Ali Abdaal 從製作投入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內容形式的價值密度:
內容形式的製作成本對比
- 短影音內容:製作時間約 3 分鐘至數小時
- 教育類 YouTube 影片:單一作品製作時間約 4 至 20 小時
- Podcast:通常為對話式,單集投入從數小時到數十小時不等
- 書籍/有聲書:凝結作者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研究心血
以 Ali 自己的書為例,耗時三年完成,期間動用了全職研究助理、兼職研究助理,並有多位專業編輯、版權代理和書籍提案顧問參與其中。有聲書的製作同樣耗時費力,他親自錄製自己的有聲書就花了三天,並有兩位專業音訊工程師和校對人員參與。
相較於其他內容形式,有聲書在單位時間內所能獲取的知識深度與製作心血投入是「天文數字級別」的,其知識投資報酬率遠超短影音、長篇 YouTube 影片或 Podcast。
GPS 框架:解決「知識問題」的關鍵
Ali Abdaal 觀察到,許多人前來尋求建議時,往往面臨的並非執行問題,而是「知識問題」——他們不知道如何制定有效的「計劃」或建立合適的「系統」。
他提出了多年來使用的 GPS 框架(Goal-Plan-System):
- Goal (目標):你希望達成什麼?(例如:每月賺取 3,000 美元被動收入)
- Plan (計劃):達到目標需要採取哪些關鍵步驟?
- System (系統):如何確保自己能堅持執行計劃?
當人們不清楚如何制定「計劃」或「系統」時,便出現了「知識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透過書籍和有聲書獲取所需資訊。這些經過作者、編輯和出版商多年提煉的內容,其質量通常遠高於網路上的零碎資訊。
實際應用案例
- 商業發展問題:推薦《100 Million Dollar Leads》、《Dotcom Secrets》、《Copywriting Secrets》
- 團隊管理問題:推薦《Traction》
- 專注力提升:推薦《Deep Work》
Ali 認為,在短時間的問答中,直接推薦相關書籍比他個人快速給出的建議更具價值,因為書籍作者往往是該領域的頂級專家,其內容經過深度思考與打磨。
有聲書的實用優勢:時間利用最大化
多任務處理的優勢
相較於需要專注閱讀的實體書,有聲書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在進行其他無需高度認知負擔的活動時聆聽:
- 通勤時間
- 健身運動
- 散步休閒
- 做家務(如洗衣服)
可培養的專注力
初期聆聽有聲書可能難以集中,但這是一種可以透過練習培養的技能。Ali 建議從 1 倍速開始,逐步提高到 1.5 倍、2 倍甚至 3 倍速,有效縮短內容消費時間。
兩種閱讀模式:探索與利用
Ali Abdaal 提出了兩種互補的閱讀策略:
探索式閱讀 (Exploration Reading)
目標:快速掌握某個主題的總體概況
透過高速聆聽多本相關有聲書,即使不完全專注,也能在腦中形成對該領域的「韌體更新」(firmware update),獲得比以往更全面的理解。例如,想創業的人可以快速聽完五本關於創業的有聲書。
利用式閱讀 (Exploitation Reading)
目標:深度學習並實際應用
當你對某個領域有初步了解後,選定一本或幾本特別有幫助的書,購買實體書或電子書,進行精讀、筆記和練習,以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Ali 以自己的經歷為例:第一次聽《100 Million Dollar Offers》是有聲書,意識到其價值後才購買實體書,並在實際開發產品時反覆參考應用。
台灣中文有聲書市場現況觀察
在台灣,中文有聲書的發展確實相對較為有限。以我常使用的 Kobo 平台為例,雖然有提供有聲書服務,但中文內容相較於英文書籍明顯較少。這種情況反映了幾個市場現實:
市場規模限制
- 中文有聲書製作成本較高
- 市場需求相對較小
- 版權授權複雜度較高
閱讀習慣差異
相較於歐美國家,華語地區的有聲書使用習慣尚未完全普及。許多讀者仍偏好實體書或電子書的閱讀體驗。
有聲書 vs 實體書:個人觀點
雖然 Ali Abdaal 強調有聲書的諸多優勢,但在實際使用中,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兩者的差異:
專注度考量
有聲書的挑戰:在聽書的同時進行其他活動,確實比專心閱讀實體書更容易分心,可能影響知識吸收的深度。
適用情境:這或許正符合 Ali 提到的「探索式閱讀」概念,主要用於快速掌握某個主題的概況,而非深度學習。
互補使用策略
最理想的方式可能是:
- 探索階段:使用有聲書快速了解多個領域
- 深度學習:針對感興趣的主題購買實體書進行精讀
- 複習鞏固:利用有聲書在通勤等零碎時間複習已學內容
Ali Abdaal 的有聲書實踐成果
Ali 展示了他在 Audible 平台上自 2017 年以來累積的 333 本有聲書(已聽完約 75%)。他的書庫涵蓋商業、生產力、心理學、人際關係、育兒、小說等多元領域。
他強調,商業成功很大一部分歸功於每當遇到問題時,都會去尋找相關的 3-4 本有聲書來聆聽,從中獲取解決方案。目前他也在積極聆聽多本關於育兒的有聲書,包括《Fair Play》、《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The Montessori Baby》、《Precious Little Sleep》。
結語:知識的韌體更新
Ali Abdaal 的建議本質上是鼓勵我們進行持續的「知識韌體更新」。無論生活中遇到什麼困境或想學習什麼新知識,都應該嘗試去閱讀或聆聽相關書籍。
有聲書提供了一種高效且低門檻的學習方式,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雖然在台灣中文有聲書資源相對有限,但我們仍可以:
- 充分利用現有的中文有聲書資源
- 嘗試閱讀英文有聲書拓展視野
- 結合實體書和有聲書的優勢
- 根據學習目標選擇適合的閱讀模式
最重要的是,開始行動比完美計劃更重要。正如 Ali 所說,當你開始每週聽一本有聲書的習慣時,你的思維將會進行「韌體更新」,為個人成長和成功奠定更堅實的知識基礎。
支持創作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透過 贊助連結 支持我持續創作優質內容。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圖片來源:AI 產生